馆际交流‖大河遗韵 抟土为陶——七馆馆藏精品陶器文物联展在高台县博物馆开展
2021-12-25 点击 0 作者: 来源:渭源县博物馆

 渭源县博物馆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展理念,积极与周边市县博物馆开展交流互鉴,突出交流展览的办展主题,竭力为当地群众送去不一样的文化盛宴。12月25日,经过高台县博物馆精心筹划和准备,由临洮、安定、陇西、渭源、广河、东乡、康乐等两市七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河遗韵 抟土为陶——七馆馆藏精品陶器文物联展》在张掖市高台县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也是此交流展在金川区、永昌县、金塔县、瓜州县等四县区博物馆展出后的第五站。

NO.01

移交布展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河流也孕育了彩陶文化和史前文明。大河流域的原始先民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不同时期,在陶器制作和文明创造中,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特别是在马家窑彩陶文化中,一度达到了中国彩陶的高峰。渭源是渭水源头,渭河、洮河、关川河分别穿越陇西、临洮、安定全境,广通河经过齐家镇汇入洮河,大夏河流经夏河县、东乡县流入黄河,因此留下了丰富斑斓的河流文明。渭河、洮河、关川河,广通河是彩陶流成的河。河西走廊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十分突出,也曾是中原沟通西域的唯一通道。这段通道上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更是我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NO.02

展厅掠影


NO.03

参观展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渭源县博物馆搬迁至新馆,开展免费开放的第一年。新建的渭源县博物馆突出文物展览、收藏、保护、社会教育、文物修复、社会文物征集和渭源历史文化研究等多种功能,突出文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方面的作用,新博物馆的落成开放,标志着我县博物馆从服务功能到设施建设均达到了县级博物馆一流水平。这次展览是一次文物交流活动,也是一次不同文化的互鉴,更是是一次扩大馆际之间合作和学习的互访活动,我们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共同促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链接

高台县博物馆

高台县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3月,核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7人。馆内现有藏品近5000件,其中一级文物133件,二级文物177件,三级文物425件,先后被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高台县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高台县博物馆被列入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名单,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为有效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功能,201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博物馆。新建博物馆位于县城湿地新区水之印广场西南角,汉唐风格,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5平方米,展览面积2723平方米,文物库房800平方米,大楼主体于2013年10月建成,工程造价1243万元。2013年12月,经县博物馆布展领导小组公开招标,2014年6月,由河北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对新馆一楼进行陈列布展,总面积1500平方米,工程造价800万元。展厅共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为《西塞遗珍——高台文物精品展》,主要展出汉魏晋时期陶器、汉晋彩绘木器、汉晋丝绸、出土金银铜器、五凉时期简牍帛书和唐代敦煌写经、明清佛造像、铜香炉、清代水陆画等文物526件,以沙盘模型、动画、雕塑等形式、通过穿插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形象地反映古代高台在经济、军事、文化、交通、宗教等方面繁荣的历史盛况。第二展区为《古冢丹青——高台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艺术陈列》,主要展出出土于骆驼城、许三湾魏晋墓葬的彩绘壁画砖,包括农耕、牧猎、社会文化生活、神话等题材共计221件,配合墓葬形制结构图、复原场景等再现了古代高台人民在农业开发、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