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
2023-12-25 点击 0 作者: 来源:

    2023渭源县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要求,始终坚守文物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发展理念,盘活文物资源,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使命努力突出办馆理念及特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年展厅开放324天,接待观众105804 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56485人次;提供人工免费讲解服务180场(次);全年开展社会教育活动70场次,其中策划和承接各类研学活动15场次,参与师生4212人次,“四进活动”24场次,服务群众25800人次,“学思乐园社教活动”31场次,惠及青少年10612人次;全年免费开放服务群众142216人次。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免费开放工作情况

我馆始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为目标,在陈列展览、宣传推介、主题活动、经费管理、制度建设、社会教育、安全管理、文物保护、文创开发、藏品管理及学术研究、数字化公共服务方面努力突出办馆理念及特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陈列展览

截止目前,我馆共举办各类展览7个,开展馆际交流17次。

基本陈列展览1个:《渭水源头——渭源历史文物展》。展厅分为两个单元六部分,第一单元史前印记,分别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第二单元渭城遗珍,分别为长城雄姿、丝路瑰宝、庄严妙像。同时在展厅内设置灞陵桥、战国秦长城、精品文物三维展示等数字化设备,提高观众对文物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临时展览6个:一是《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春节前,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2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为主推出《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我馆精选60副图片在二楼楼道进行展出。二是《渭源县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为了丰富我馆展览类型,在春节来期间,以我馆馆藏潘龄皋、郭凤藻、王凤翔、潘朝海、何鸿吉、金翼乾、辛兆祥、汪灏、汪映塘、谢耀南等遗留下来的书画作品策划展览《渭源县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在二楼临时展厅展出。三是《金塔问天—趣味文化航天展》。该展览在2021年度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100项推介项目中成功入选!我馆积极协调,与金塔县博物馆联合推出此展览,展览通过展板介绍和航天模型结合的方式,共展出航天航空模型58件,展板50块,展览内容主要分为走进航天城、太空之旅、导弹王国三大部分。四是《赤子丹心——于右任书法艺术特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渭源县博物馆与陕西省三原县博物馆、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共同举办《赤子丹心——于右任书法艺术特展》,此次展览萃取三原县博物馆馆藏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80件,集于右任先生书法艺术之大成,是研究其书法艺术的至臻史料,可纵览他一生书法求索之损益过程,更对今人践行习近平同志文艺思想,培根铸魂,为时代明德具深远意义。五是《“千古秦声”——秦腔艺术展》。为庆祝“中秋国庆”双节,进一步弘扬和繁荣秦腔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推动艺术发展、传承民族精粹、普及秦腔知识、增进馆际交流。我馆引进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秦腔博物馆的“千古秦声”——秦腔艺术展,该展览共分九个部分,展览从秦腔的历史、文学、音乐、班社、演出习俗、技艺、文化创意、舞美、表演和实景再现等方面,全面展现秦腔产生、发展、传承脉络。六是《古韵生辉—云南安宁市博物馆馆藏甲马年画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馆引进云南安宁市博物馆馆藏甲马年画精品110件。通过此次展览的举办,丰富和充实了渭源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安宁和渭源两地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于开展两地艺术共享、推动地域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流动展览2个:一是制作《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展板60块。在四进活动中进行展览。二是新制作《渭水源头——渭源历史文物图片展》展板55块。“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新制作《渭水源头——渭源历史文物图片展》展板60块,开展流动展览走进校园、社区、景区、企业、乡村、养老院等活动。

馆际交流17次:一是2023年渭源县博物馆先后与甘肃省定西市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靖远县博物馆、金塔县博物馆、天祝县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兰州秦腔博物馆,陕西三原县博物馆、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博物馆、福建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省福清市博物馆、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博物馆、江苏省仪征市博物馆、云南省安宁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展览、交流研讨和业务学习。通过开展馆际交流活动,宣传我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交流中锻炼文博队伍,学习其他馆的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为我馆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经验。

2.社会教育活动方面

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 70场次,共计40624人次青少年参与各类活动。

2023年我馆创新思维、改变方法,积极开展“四进”及社会教育活动,继续打造渭博“学思乐园”品牌。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和省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通过积极汇报衔接,由渭源县教育局、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渭源县教育局下发《关于2023年度利用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县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安排18个学校开展青少年社教活动、研学和“四进活动”,助力学校“双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渭水源头文化持续推进博物馆的健康运行

一是元旦春节期间。策划庆新年、义写春联、皮影、剪纸、闹元宵等与元旦春节相关的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系列活动。二是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与清源二小、兰渭希望小学、锹峪一小、通渭县姜滩小学开展学思乐园进课堂、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500余份。联合渭源县实验小学“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喜迎二十大”传承渭河文化研学实践活动。三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赴锹峪二小开展“化石—古人的生产工具”为主题的社教和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们发放了《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1200余份,激励学生们成为文物保护新征程上的接班人,为我县文物保护凝聚了新的力量。并且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联合渭源县形上艺术的全体师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1次陈列展览、参加1场专题讲座、参与1项互动活动”为主的《探索渭源博物馆——写生课堂》研学活动,使得学生们坚定了文化自信,熟知家乡历史文化。四是结合临时展览开展活动。以《金塔问天—趣味航天文化展》、《赤子丹心——于右任书法艺术特展》、“千古秦声”——秦腔艺术展》、《古韵生辉—云南安宁市博物馆馆藏甲马年画展》等临时展览在我馆展览为契机,策划航天知识科普、书法传承、秦腔脸谱发展、拓印技艺、年画等相关题材社教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发展成果。五是各类传统节日期间在博物馆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学思乐园社教活动。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开展“学思乐园”进课堂,流动展览进景区、校园、社区活动。六是积极组织策划开展研学活动。“五一”劳动节时,组织学生在灞陵桥、战国秦长城开展“寻踪文物遗址  感受边塞文化”研学活动,畅游渭水源头,直面文物风采,讲述文物故事,宣传文物保护思想。同时为各学校提供平台,县城内的各学校都利用周末和课间时间预约前来参观,清源中学清源二小、实验小学、渭源县第三幼儿园、兰州第六十四中学生县内各培训机构等开展研学活动15场次

利用“流动博物馆”开展“四进活动”,深入乡村、学校、部队和基层单位,宣传渭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普及文物保护理念知识,全年开展“四进活动”24场次,服务群众2.58万人次  

3.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方面

2023年,我馆持续推进媒体宣传及群众评价工作。新建设“渭源县博物馆”网站,提高公众对我馆的知晓率,为公众了解我馆增加渠道。在微信公众号新添加馆内展厅三维展示和基本陈列展厅120件文物的语音导览子菜单,以便群众更直观的了解渭源县博物馆。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较有成效,浏览和访问量达67987人次,其中微信公众号累计编辑发布图文信息151篇,网上浏览量35386人次;视频号发布视频49期,浏览量累计达9399人次;抖音发布视频47期,浏览量累计达14979人次;微博发布视频和文字信息44期,网站自入网以来访问量8223人次,举办的特色活动被省文物局、渭源新闻、爱渭源等其他媒体账号转载,各类宣传活动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二、文物安全工作

馆藏文物安全管理

2023年上半年,博物馆为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安全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签订文物安全工作责任书馆藏文物安全市博物馆工作的生命线和安全线,开年伊始,为加强馆藏文物安全工作,博物馆负责人与安全保卫部、陈列展览部、藏品管理部等部室签订了相关安全责任书、安全保卫部门与各个安保人员、陈展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人,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二是加强与消防、公安等部门的配合联系,按照重点安全防范单位的相关要求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和硬件配置,开展了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的消防安全演练2次,提高了博物馆职工的消防应急水平和应对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博物馆安防应对能力,提高了安全监管的效果。对博物馆安防项目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增加了博物馆南侧后门口出入口监控探头。四是增加有生力量,加强安保工作。2022后半年及2023年初博物馆新增2名安全保卫人员,为保证馆藏文物安全提供了人员保障。五是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确保文物展厅安全有序的向公众开放、文物库房安全无事故;外展文物在运输、交接、布展过程中确保双人全程监督参与。馆内安全检查保证每周检查一次,共检查48次。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对各类安防、消防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对部分消防设备及灭火器保质期到期的进行了更换,加强了对易燃易爆及其他物品的监管。坚持馆领导带班制度,做到“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责任到人”。保证了馆藏文物的绝安全。

)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

我县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灞陵桥、战国秦长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2023年上半年,博物馆配合市文旅局执法队、县文旅局完成了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管理及日常巡查工作。上半年市级巡查工作开展了两次,对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4次巡查。县文旅局对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36处一般文物点巡查4次。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督促各乡镇都建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涉及文物的村成立了以村干部为组长的一线文物保护小组,签订了文物保护合同,并督促乡镇文旅中心做好监督,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一是完成了定西西郊至大安35千伏线路工程线路路径经过的文物点调查工作,经实地调查和与原有资料对比,线路不经过已发现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二是完成了渭源县1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选址地文物调查工作,项目拟选址的地区无已登记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三是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消防工程,该工程已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工程合格达标,提高了灞陵桥的消防防护水平。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文物本体维修工程,按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遵循灞陵桥保护修善方案和图纸,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桥身、桥面、基础、台基、地面、墙体、木构架及木基层、斗拱及屋面工程,该项目于6月22日开工10月18日完工,现在正在审计。待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文物本体维修项目,我馆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和专家意见,委托甘肃龙洋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对《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10月30日省文物局(甘文局革发【2023】10号)批复了施工图设计。2023年11月29日省文物局对我馆上报的文物保护工程招标公告进行了备案确认(备案编号ZBGGgm2023003)。2023年11月完成招投标手续,由甘肃西部万维建筑工程公司299853.25元中标承建,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待2024年开工建设。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遗址护栏安装工程,4月12日开工,11月10完工,现正在审计,待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遗址重点段落本体维修项目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现场实勘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

三、项目建设工作

2023年我馆新争取项目3个,下达资金357万元。其中,渭源县灞陵桥保护修缮工程资金234万元,渭源县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工程88万元,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保护修缮工程35万。

(一)渭源县灞陵桥保护修缮工程:灞陵桥本体保护修缮项目。

2021年4月,渭源县博物馆委托河南省兴盛古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灞陵桥本体保护修缮项目计划书》,并向上级业务部门逐级进行了报批,9月30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该计划书(文物保函〔2021〕1087号)。2022年4月,渭源县博物馆委托河南省兴盛古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灞陵桥本体保护修缮项目方案》,并向上级业务部门逐级进行了报批,8月12日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核批复(甘文局文发〔2022〕27号)。12月28日省财政厅,省文物局下达灞陵桥本体保护修缮工程资金234万元(甘财科〔2022〕84号)。2023年2月,渭源县博物馆开始办理项目勘察、图纸设计审批、招投标等项目建设前期手续,4月将施工图纸向上级业务部门逐级进行了报批,5月12日,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图纸进行了审核批复(甘文局文发〔2023〕26号)。5月30日通过公开招投标,由中兴文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1996570.01元中标承建,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6月20日签订了施工合同,按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遵循灞陵桥保护修善方案和图纸,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桥身、桥面、基础、台基、地面、墙体、木构架及木基层、斗拱及屋面工程等。已于6月22日开工,10月18日完工。现正在审计,待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

(二)渭源县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工程。

2020年4月,我馆委托敦煌研究院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渭源县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工程设计方案》,2020年12月22日省文物局批复(甘文局文发【202】91号)了渭源县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工程项目。渭源县博物馆经过两年的积极争取,2023年12月下达项目资金88万元。3月28日,渭源县部分长城保护围栏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由甘肃弘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816003.1 元中标承建,由定西市陇中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4月12日开工,11月10完工,现正在审计,待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

(三)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工程。

2021年5月渭源县博物馆甘肃龙洋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对《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工程设计方案》,2022年12月15日省文物局(甘文局革发【2022】38号)批复了该方案。2023年4月,省财政厅(甘财教【2023】15号)下达资金35万元。我馆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和专家意见,委托甘肃龙洋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对《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10月30日省文物局(甘文局革发【2023】10号)批复了施工图设计。2023年11月29日省文物局对我馆上报的文物保护工程招标公告进行了备案确认(备案编号ZBGGgm2023003)。2023年11月完成招投标手续,由甘肃西部万维建筑工程公司299853.25元中标承建,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待2024年开工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渭源县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6月,科级建制,隶属于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现有编制5人,实有6人(1人驻村)。管理岗3人,技术岗3人(2人中级,1人初级)。自免费开放以来,虽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免费开放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我馆现有正式职工6名,在免费开放工作中讲解接待、社会教育等工作由临时聘用人员(共8人)担任,人员流动比较大,对管理服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搞好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增加人员和编制     

(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现有人员非文博专业人才较多,文物保护知识理论基础不足。

为了进一步增强渭源县博物馆的吸引力、感染力、辐射力。针对以上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馆的展示水平和宣传效果,我馆借助文物部门机构改革的机遇,解决编制问题,增加专业人员,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