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
2022-01-05 点击 0 作者: 来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渭源县博物馆搬迁至新馆,开展免费开放工作的第一年。县博物馆坚持在局党组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县的文物和文博工作实际,为加强渭源县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提高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渭源县博物馆依照《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021)》,不断加强陈列布展、经费管理、制度建设、青少年教育、安全管理、藏品管理及学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免费开放工作

(一)基本情况

1.馆藏文物:2021年新增公安移交文物66件(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4件),捐赠文物1件。现馆藏各类历史文物1498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65件(其中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49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1949年。以史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及秦汉时期的艺术品为主要特色。藏品门类广泛,涵括石器、铜器、玉器、陶器、瓷器、铁器、书画、织绣等十几大类。

2.硬件设施:渭源县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500㎡,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两个临时展厅,一个社教活动室,一个多功能室,一大厅,一个1文创区,六间业务室,两个文物库房,两个监控室,一个消控室,一个配电室,五处洗手间等业务用房。另外寄存设施、饮水设备、充电设备、零食饮料柜、雨伞、导引设施、休息桌凳、电梯等服务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还有室内公共区域,馆外的公用停车场,馆前广场(公共休息区)。   

硬件设施设备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  

3.荣誉称号:渭源县博物馆已成为渭源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进行重大宣传和重要的接待窗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2011年10月,我馆被中共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定西市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2月,我馆被渭源县委、县政府授予“渭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2年10月,我馆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5月,我馆被渭源县教育局公布为“定西市渭源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4.免费服务:渭源县博物馆按照国际博物馆双休日开馆,周一闭馆的规定,坚持星期二至星期天正常开馆(9:00—17:00开馆,16:30禁止入馆)。同时,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针对来馆团队和群众猛增的情况,我馆开展“免费优质”服务。即为参观群众提供免费停车、免费参观、免费讲解、免费发放宣传册、免费提供音响设备等服务活动。同时对外地游客和晚来参观的团队、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延时1小时闭馆服务,确保让每一位有参观需求的群众得到参观,听到讲解。另外配备了寄存设施、饮水设备、充电设备、零食饮料柜、雨伞、导引设施、休息桌凳、电梯等服务设施设备

(二)陈列展览

2021年,渭源县博物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我馆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形式和办展理念,在办好基本陈列展的同时,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和开展各类馆际交流展览。截止12月20日,共举办各类展览13个,开展馆际交流12次。

1.基本陈列展览1个:《渭水源头——渭源历史文物展》。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境内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存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战国秦长城。2021年,渭源县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的特点,按照“一馆一特”的办馆理念,对渭源的历史文化和馆藏文物进行了陈列布展,推出了具有渭源特色的《渭水源头——渭源历史文物展》基本陈列展览。该展览分为两个单元六大部分。第一单元为“史前印记”,分别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第二单元为“渭城遗珍”,分别为长城雄姿、丝路瑰宝、庄严妙相。并将灞陵桥按照同比例“拆解结构模型”和战国秦长城“雕塑壁画模型”陈列其中,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设了战国秦长城视频、灞陵桥建造等极具特色的互动项目,以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该展览共陈列历史文物184件(其中珍贵文物78件),全年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共更换展品4次46件。

2.临时展览5个:借古开今  意韵渭水——渭源县博物馆馆藏书画展》《漫步于画中的乐园——渭源县年画精品展》《牛(扭)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线上展《壁画添双翼  三教归一流——民乐县博物馆馆藏水陆画专题展》《红色筑伟业 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等5个展览。

3.馆际交流展览7个:翰墨陇中·情寄榕城——定西市馆藏书画精品展》在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展出;《三河遗韵  抟土为陶——四馆馆藏精品陶器文物联展》在金川区博物馆、永昌县博物馆、金塔县博物馆相继展出;《玉之东西——齐家文化与当代玉文化的对话展》在同济大学博物馆开展;《大河遗韵 抟土为陶——七馆馆藏精品陶器文物联展》在瓜州博物馆正式开展;《陇塬墨韵·情寄信江--陇西会宁通渭渭源四县馆藏书法上饶交流展》在上饶市博物馆开展。

4.馆际交流12次2021年,渭源县博物馆先后于上海市同济大学博物馆,江西省上饶市博物馆,福建省闽侯县博物馆,陕西省三原县博物馆,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金塔县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金川区博物馆、永昌县博物馆、麦积区博物馆、岷县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等省内外博物馆进行了业务交流和学习活动12次。

(三)藏品管理、征集和鉴定

渭源县博物馆馆藏原有各类历史文物1431件,其中珍贵文物150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135件)。2021年,我馆按照相关政策,积极协调县公安局移交66件文物(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4件),接受社会人士捐赠1件文物,并及时入库登记造册,增加了我馆的馆藏文物数量。我馆馆藏文物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1949年,以史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及秦汉时期的艺术品为主要特色。藏品门类广泛,涵括石器、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瓷器、铁器、书画、织绣等十几大类。

2021年随着我馆新馆硬件设施的提升,藏品保存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建立了珍贵文物库房、一般文物库房、藏品养护室及拍摄室,有3名专职藏品管理员,并制定了各项藏品管理制度和文物征集办法。日常在做好总账,分类账的基础上,使得帐、卡、册规范清楚合理。建立了完备的藏品档案,并按规定进行了备案。有一间藏品养护室,并定期对藏品进行必要的养护。平时在做好馆藏文物的基础性工作上,也不断加强文物征集工作和文物信息数据化管理,积极申报渭源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用以改善藏品管理环境和提高文物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四)文物安全及保卫工作

渭源县博物馆属于重点安全防范单位,安全工作永远是我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馆加强与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疫情防控部门的协同,下大力气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加强案件和消杀工作,保证了展厅安全有序开放。日常安全工作中,积极开展文物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活动,严格遵循安保及消防工作应急预案,各项岗位制度。2021年开展综合安全演练1次,馆内开展专项安全检查14次,开展专业消防培训3次。平常做到“岗位日检,每周巡检,每月专检”,通过了市县文物行政部门和消防单位的专项检查。另外,我馆建立了以文物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体系,馆内配备了5名专职安保人员和2名兼职安保人员。有两个80㎡的监控室(一个30㎡的馆外区域监控室,一个50㎡的馆内区域监控室),一个30㎡的消控室,一个30㎡的配电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安保消防值班制度,维修了关键部位的安防监控设施,更换了消防设备及灭火器,加强了对易燃易爆及其他物品的监管。坚持馆领导查班制度,做到“制度明确,操作规范,责任到人”。

(五)社会教育

2021年,渭源县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我馆通过积极衔接汇报,由渭源县教育局、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渭源县教育局《关于2021年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每年安排20个学校开展“学思乐园”青少年社教活动和“四进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渭水源头”文化,助力学校的“双减”活动,利用学校和博物馆两个阵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持续推进博物馆的健康运行。

1.参观接待:2021 年,渭源县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因疫情影响,我馆全年展厅共计开放 286天。开馆以来,通过“错峰、预约、限流”等措施,展厅接待观众5.64 万人次,未成年观众 3.56 万人次。提供人工讲解服务120 场(次)。完成多场同行单位的考察交流工作。在疫情闭馆期间,我馆利用数字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举办线上展览和网络直播,疫情期间直播累计观看23.41 万人次。

2.社会教育品牌活动:继续深化和延续“学识乐园”社教品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科普”“非遗进课堂”等社教品牌活动,在内容、形式和实施过程中,力求开拓创新,并努力实现教育均等化。利用渭源县教育局、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出台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渭源县教育局《关于2021年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全年共举办活动 22场,共计 0.45万青少年参与。

3.馆校共建:与渭源县境内16所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成立“定西市渭源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博物馆教育领域。延续让学生“走进来”,让讲解员“走出去”的课程模式,全年赴莲峰镇坡儿小学、清源中学、会川镇纳定小学、麻家集小学锹峪中学等授课 24 次,服务师生1500余人,不断促进教育和文博事业的融合发展。

4.惠民服务:利用“流动博物馆”开展“四进活动”,深入乡村、学校、部队、和基层单位,宣传红色文化,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全年完成“四进活动”71场次,服务群 3.48 万人次。

5.志愿者工作:继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年招募志 愿者16人,目前志愿者在册人数 56人,其中青少年志愿者 48人。全年完成讲解服务21场次,服务观众0.13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23小时。“渭博”志愿者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同时,持续扩大“渭博”志愿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六)媒体宣传及评价

我馆高度重视媒体宣传及评价工作,2021年,我馆在微信公众号里面设置了“了解渭博”和“渭博展览”两大菜单,有“渭博简介,参观须知,渭博资讯,四进活动,学术研究,基本陈列,临时展览,线上展览,馆际交流,学思乐园”等10个子菜单,以便群众更清楚的了解渭源县博物馆。开展建党百年||《党史故事100讲》和二十四节气线上展览活动。截止12月15日共发表各类文章消息440余篇,编辑图文信息共计234篇,网上浏览量累计达34000人次。为了拓宽我馆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渭源和渭源县博物馆,我们还开通了“渭源县博物馆”抖音、视频号、微博号,将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广大群众,特别是抖音号浏览量达到197093人次。并且我馆的特色活动被省文物局、定西日报、渭源新闻、爱渭源、西部文博、搜狐、知乎、中国新闻网、每日甘肃网等其他媒体账号转载,我馆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的各类宣传活动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七)学术研究

渭源县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正式职工6名(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2名,管理人员2名);招聘人员13名(专职讲解员8名,保安5名)。2021年我馆发挥人才优势,成立渭源县博物馆学术研究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学术研究,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素养,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讲座,全年完成以下学术方面的工作。一是由馆内的一名馆员发表论文一篇。二是参加培训16人次,参加论坛及学术交流4场次10人次,出版图书2本。全年邀请2位专家学者举行论坛及讲座2场次。三是积极开展文物保护、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免费服务等4个学习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

(八)文创工作

渭源县博物馆在梳理、研究馆藏文物基础上,联合社会力量继续推进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对彩陶、灞陵桥、铜香炉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设计研发10余件文创产品。2021年,我馆在完善新馆各项功能的基础上,研发了文创笔记本、文创手提袋、纸杯及文创门票。挖掘渭源文化,开发以灞陵桥、彩陶为主的刺绣产品、麦秆画,手工艺品、帆布包等。通过参加相应的旅游节会进一步提升我馆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其他工作

博物馆是一处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当地文化汇集的重要场所,是宣传推介本地资源的载体。2021年我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承担“定西市第四节渭水文化旅游节“宣传推介工作,为参会嘉宾了解我县深厚的文化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和优质服务二是积极配合县文物主管部门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工作,完成了网上文物信息填报,全年没有发生文物安全事故。三是积极参加脱贫攻坚战。我馆在人员少,经费紧张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选派1人优秀人员长期担任渭源县祁家庙镇祁家沟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及第一书记,全馆6人帮扶贫困群众45名,通过送化肥、字画、纸杯、米面油等各种形式的帮扶,该村45名群众均已脱贫,累计帮扶物资折合资金1.5万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受到镇、村的高度肯定和群众赞扬。积极参加县内的各项惠民活动,给广大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志愿服务工作有序进行。疫情及脱贫帮扶期间,渭源县博物馆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为帮扶村送去图片展览,义写春联活动;疫情期间,我馆筹集资金为帮扶村送去1000元的慰问品,为群众和帮扶干部送去了温暖;配合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单位值守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全县小区值守工作,为战胜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配合定西市文物局完成了全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并撰写了定西市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结合“禁毒”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禁毒法》《青少年禁毒手册》等宣传材料 1000 余份八是联合“渭源战国秦长城保护联盟”举办了第四届“爱我中华  护我长城”徒步行活动,宣传长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了解长城认识长城,增强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九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使命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100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危局困境、经受风险考验、战胜困难挫折、开创复兴伟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破烂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5月底开始,我馆通过“学思乐园”、“四进活动”开展了15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并组织职工参加了渭源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和渭源县隆重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晚会。用实际行动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用渭源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诉说渭源人的爱党爱国情怀。十是联合临洮县、陇西县、通渭县开展“定西市《长城保护条例》宣传执法月主题日”活动,进一步加大战国秦长城保护力度,强化长城行政执法工作。

二、项目建设工作

1、在建项目

一是渭源县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修复项目

2018年10月,渭源县博物馆委托甘肃文博服务中心编制《渭源县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修复方案》。该方案于2019年5月完成,6月上报甘肃省文物,甘肃省文物局于2019年9月11日对该方案做了批复(甘文局博发〔2019]44号《甘肃省文物局关于两当县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王氏族谱保护修复等8个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方案的批复》)。2020年安排资金54万元,我馆已于2020年10月完成招投标,中标单位为甘肃省文博中心,该项目已通过省文物局竣工验收。

二是渭源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设施建设项目

2019年10月,渭源县博物馆委托甘肃文博服务中心编制《渭源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设施建设方案》。该方案于2019年12月完成上报甘肃省文物,甘肃省文物局于2020年3月9日对该方案做了批复(甘文局博发〔2020]9号《甘肃省文物局关于定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等6个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方案的批复》)。2020年安排资金58万元,我馆已于2020年10月完成招投标,中标单位为甘肃省文博中心,该项目已通过省文物局竣工验收。

三是渭源县博物馆改造提升二楼临时展厅采购项目

2021年,县文旅局安排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资金30万元对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制作沿墙文物展柜35.78米(高3.2米,深0.8米),该项目于2021年6月18日由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以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该项目已通过县文旅局竣工验收。

四是2021年渭源县战国秦长城重点防护工程采购项目

2021年,省文物局安排59万元对渭源县战国秦长城庆坪段、清源段安装防护栏5926米,已于2021年6月30日完成招投标,中标单位为甘肃省弘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该项目已通过县文旅局竣工验收,等待省文物局验收。

2、争取项目

一是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设项目已委托甘肃甘文科技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方案,该方案已被省文物局批复,待资金下达后组织实施。

二是渭源县灞陵桥消防项目已委托北京中奥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方案,该方案已被省文物局批复,待资金下达后组织实施。

三是渭源县战国秦长城重点防护工程(北寨段7000米)已委托敦煌研究院编制了方案,该方案已被省文物局批复,待资金下达后组织实施。

3、上报项目

一是编制完成了《陇右工委地下印刷所文物保护方案》,已上报省局等待批复,争取资金后实施。

二是渭源县灞陵桥本体保护维修项目,项目计划书已被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方案已经上报省文物局待批,争取资金后实施。

三是渭源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修复项目

三、野外文物安全工作

2021年,我馆配合市文物局、县文旅局完成了野外文物管理及巡查工作,共巡查26次,其中对灞陵桥做到了日巡查,对战国秦长城做到了月巡查,对其他省市县级文物及其他文物点做到了应巡尽巡,确保了野外文物的安全。一是配合完成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定期安全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督促各乡镇都建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涉及文物的村成立了以村干部为组长的一线文物保护小组,签订了文物保护合同,并督促乡镇文旅中心做好监督,确保文物安全;三是举办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文物保护员的培训班,就文物保护措施、文物保护法规、长城保护等业务知识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增长文物保护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专职人员的管护能力,并进行了消防演练;四是开展“定西市<长城保护条例>宣传执法月活动”发放各类文物宣传资料5000余份。五是按照省市县文物主管部门安排,完成了全县111处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的网上信息录入工作。六是通过积极争取,敦煌研究院在马家山段长城安装微型气象站一座,加大对长城气象的检测,收集相关数据,为保护长城做准备。  

四、全国石窟寺调查工作

自2020年12月份开始,省市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启动了甘肃神石窟寺调查工作。定西市抽调专人开展全市的石窟寺调查工作。渭源县有石窟寺7处63个洞窟,是全市石窟寺最多的县区。我馆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承担了此项工作,先后6次深入莲峰、五竹、会川、田家河、峡城等乡镇开展石窟寺调查,在人员少、天气恶略、道路崎岖的条件下,对石窟做了测量、绘图、数据记录、拍摄、GPS定位等工作,对石窟寺的基本情况、保存状况以及主要风险病害等情况做了真实记录,并填写石窟寺专项调查表,作为国家文物局编写全国石窟寺名录和专项报告,以及编制全国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依据。前后历经5个月顺利完成了全县石窟寺的调查及报告的撰写上报工作。

五、疫情防控及安全工作方面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工作尤其重要。2021年,我馆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局里的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加防疫工作。购置了红外线测温仪一台,每天安排6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保卫巡查工作,并开展线上疫情防控展览活动6次,确保了整个大楼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