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水利专家林则徐
2022-07-29 点击 0 作者: 来源:

一说到林则徐,人们立马想到的是在清代道光年间,他发起了举世震惊的禁烟运动,带头反抗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的历史功绩和民族气节。其实,林则徐还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禁烟运动期间,为了抗击鸦片侵入,防御列强,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语)的军事变革路线。他不但组织人员翻译英国、瑞士的《广州周报》《世界地理大全》《国际法》等书报,还通过秘密渠道从国外购进大炮和船舰,并学习西法练兵……于是,林则徐开启了西学东渐的风气,其精神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派。

林则徐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林则徐还是一位造大福于民的水利专家。林则徐26岁高中进士后,多年在京师担任国史馆协修等职。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的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和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他说,“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积极提倡发展水利,广种水稻。

后来,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江南淮海道、陕西按察使,及湖广总督等,官至一品。他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为治理黄河,他曾亲力亲为,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二十多年来,林则徐在农业、水利、漕务、救灾、吏治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曾总结:“地力必资人力,土工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真经验之谈,至理名言也!

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帝把责任归咎于林则徐“办事不善”,革职后谪戍新疆伊犁。戍途中与妻子别离,林则徐尽管英雄失路、悲愤难抑,却口占七律,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传世壮言,显示了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唯国计民生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在戍期间,“罪臣”林则徐捐资承修伊犁河阿齐乌苏大渠(今称人民渠)龙口工程,用工十万余,历时四个月,修成了一条长约3公里,宽十多米余、深达二三米的大渠。这个“龙口”一造好,全线90公里的大渠得以贯通,它载着滚滚的喀什河水,灌溉着十多万亩土地,此真可谓造福当代,泽被后世呀!当地人民不忘其恩,把此渠叫做“林公渠”。

在吐鲁番时,林则徐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坎儿井”的水利设施,惊叹不已。他很快就把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进,连环导引水田,并推广到新疆各地。从此百姓就把坎儿井称为“林公井”。

林则徐在新疆三年又两个月,身处逆境,却行经两万余里路程,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屯垦戍边做了大量的实事。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实干家,新疆人民在伊宁建造了一座林则徐纪念馆。一走进馆内,你就能看到高大的青石墙上镌刻着一首七律:“林公大名蜚中外,巍巍雕像肃清高。谪放边疆心不死,忧国为民境情豪。皇渠龙口闪智慧,万里跋涉传技招。男儿报国当效以,中华崛起在今朝。”(据《上海老年报》)

(来源:2021年11月29日《国防时报》•俞昌基)